欧博

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4020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9-30 17:50 来源: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   访问: 【 打印 】 【 下载 】 字号:[ ]

城市书房作为公共图书馆外延的公共文化设施,为市民提供阅读学习场所和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全市阅读空间、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举措。市文旅局制定了《关于推进武汉市城市书房(城市书吧)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出台城市书房(城市书吧)建设标准、服务规范,以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因地制宜推进城市书房建设,打造了一批高品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形成覆盖全市、布局合理、资源共享、服务优质的公共阅读服务网络,积极构建打造“12分钟文化圈”。这些城市书房与周边业态相融合,融入了全市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既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服务,也让城市氤氲浓浓书香。

一是明确建设目标,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依托武汉图书馆市级中心馆职能,发挥各区图书馆区域总馆作用,按照城市书房建设标准、服务规范的要求,不断提升城市书房的运营管理及服务水平。城市书房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由三方面组成,文化和旅游系统以外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为建管主体,各区文化和旅游局为监管主体,市文化和旅游局为指导主体。通过三方齐抓共管,形成科学有效的城市书房(城市书吧)建设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较好实现城市书房全生命周期高效管理,保证运营、采购和配送各个环节有效衔接。

二是注重融合发展,突出公益服务。在政府统筹规划、掌握标准、适度投入、监督考核的基础上,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联建联办,形成合力推进、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充分考虑人口分布、交通条件、周边环境等要素,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城市书房,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科技等相融合。整合阅读资源,通过搭建总分馆体系,推进公共图书馆与城市书房资源共享,提升图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公共阅读空间的使用效率,为读者提供更加充沛的文化供给。依托数字技术,在管理、运营等方面锐意改革,通过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普及数字化阅读方式,丰富了读者的阅读场景,为市民阅读创造便利。

三是植根地域文化,打造阅读品牌。在建成城市书房中,有在百年老街中山大道南京路口的江城书房,有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和北辰光谷里的光谷书房,有以长江为主题的江边玻璃书房蒹葭书店,有开在公园里以自然为主题的德芭与彩虹书房,有以电影文化为特色的昙华林云曰书馆,有在谭鑫培公园的荷香书房,有体现地方区域文化的琴台书院、问津书院、百花书院,既赋予了城市文化丰富内涵,又充分体现了城市文化特色。

四是加大扶持补助,确定补贴标准。建设阶段:经区局申报、现场考察、专家评审等相关程序,达到建设标准,市文旅局一次性给予建设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城市书房场地提供、建筑装修和设施购置。管理服务阶段:市文旅局对考核达标的城市书房建管主体,按照优秀、合格不同标准给予补助。

下一步,市文旅局将不断加强城市书房的科学管理,切实发挥好城市书房的作用,为打造书香武汉贡献力量。

扫码查看手机版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4020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9-30 17:50

来源: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  

城市书房作为公共图书馆外延的公共文化设施,为市民提供阅读学习场所和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全市阅读空间、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举措。市文旅局制定了《关于推进武汉市城市书房(城市书吧)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出台城市书房(城市书吧)建设标准、服务规范,以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因地制宜推进城市书房建设,打造了一批高品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形成覆盖全市、布局合理、资源共享、服务优质的公共阅读服务网络,积极构建打造“12分钟文化圈”。这些城市书房与周边业态相融合,融入了全市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既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服务,也让城市氤氲浓浓书香。

一是明确建设目标,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依托武汉图书馆市级中心馆职能,发挥各区图书馆区域总馆作用,按照城市书房建设标准、服务规范的要求,不断提升城市书房的运营管理及服务水平。城市书房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由三方面组成,文化和旅游系统以外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为建管主体,各区文化和旅游局为监管主体,市文化和旅游局为指导主体。通过三方齐抓共管,形成科学有效的城市书房(城市书吧)建设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较好实现城市书房全生命周期高效管理,保证运营、采购和配送各个环节有效衔接。

二是注重融合发展,突出公益服务。在政府统筹规划、掌握标准、适度投入、监督考核的基础上,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联建联办,形成合力推进、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充分考虑人口分布、交通条件、周边环境等要素,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城市书房,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科技等相融合。整合阅读资源,通过搭建总分馆体系,推进公共图书馆与城市书房资源共享,提升图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公共阅读空间的使用效率,为读者提供更加充沛的文化供给。依托数字技术,在管理、运营等方面锐意改革,通过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普及数字化阅读方式,丰富了读者的阅读场景,为市民阅读创造便利。

三是植根地域文化,打造阅读品牌。在建成城市书房中,有在百年老街中山大道南京路口的江城书房,有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和北辰光谷里的光谷书房,有以长江为主题的江边玻璃书房蒹葭书店,有开在公园里以自然为主题的德芭与彩虹书房,有以电影文化为特色的昙华林云曰书馆,有在谭鑫培公园的荷香书房,有体现地方区域文化的琴台书院、问津书院、百花书院,既赋予了城市文化丰富内涵,又充分体现了城市文化特色。

四是加大扶持补助,确定补贴标准。建设阶段:经区局申报、现场考察、专家评审等相关程序,达到建设标准,市文旅局一次性给予建设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城市书房场地提供、建筑装修和设施购置。管理服务阶段:市文旅局对考核达标的城市书房建管主体,按照优秀、合格不同标准给予补助。

下一步,市文旅局将不断加强城市书房的科学管理,切实发挥好城市书房的作用,为打造书香武汉贡献力量。

关联 文章

关联附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