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工作部署和市、区有关要求,依据区生活垃圾分类办印发的《2021年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街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重点围绕夯实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完善垃圾分类运行体系、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居民分类习惯养成,进一步提升全街垃圾分类工作水平。力争到2021年底形成街道统筹指挥、部门单位协同推进、大队(社区)具体落实、广大居民共同参与的整体推进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加快形成长效机制。
1.强化责任分工体系。社会事务办负责督促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在区教育局组织下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辛安渡卫生院负责在区卫健局组织下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区农投辛安渡集贸市场负责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下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各大队、社区负责辖区内小区、村湾、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街城管所负责对辖区内大队、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分类工作进行监管、考核。上述各责任单位按相关文件要求和责任分工,组织好各自责任范围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做好方案部署、培训动员和督促检查等工作。(牵头单位:街城管所,责任单位:各大队、社区、相关单位)
2.强化监督反馈体系。落实“区查全域、牵头部门查行业、街道查辖区”的监督反馈体系。街城管所和各大队、社区等单位日常开展多级监督、自查工作,形成常态化管理模式;各点位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切实履行分类投放管理职责,加强容器管理、积极开展分类宣传、严格实行分类收集和存贮,落实日常运行管理制度和管理台账。推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力争分类工作覆盖一处、完善一处。街城管所将责任区域的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形成书面月度通报,并纳入各大队、社区的年度城管工作绩效考核打分。(牵头单位:街城管所,责任单位:各大队、社区、相关单位)
(二)完善垃圾分类运行体系,稳步推进“四定”原则。
依据《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297号)相关标准建立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全链条”运行系统。结合实际条件,逐步推进“分类投放要定时、分类收集要定点、分类运输要定车、分类处理要定位”的垃圾分类“四定”运行原则。
1.分类投放。制定居民分类指引,引导居民自觉、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积极推广源头分类、源头减量、定时投放。开展分类投放“桶边督导”活动,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绩效评估和激励奖励,切实提高居民投放准确率。加强对农贸市场商户的监督指导,确保湿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达85%以上。(牵头单位:街城管所,责任单位:各大队、社区、相关单位)
2.分类收集。各分类点位足额配备标识、颜色规范的分类容器,合理设置符合要求的集中投放点。集中转运点和分类收集点应设立公示牌,场地硬化、周边环境干净整洁,无明显污水、油垢和刺鼻异味等现象,避免居民投诉。(牵头单位:街城管所,责任单位:各大队、社区、相关单位)3.分类运输。配备符合垃圾分类清运需求、密封性好、标识准确的专用运输车辆。指定收集点位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由街城管所组织收运,科学设置收运路线,严格按照分类收运要求开展作业,确保各区域分出的厨余垃圾应收尽收,坚决杜绝“先分后混”“ 混收混运”,做到日产日清,避免二次污染;可回收物由各点位自行对接就近资源回收点位,采取预约、定期收运方式。结合辖区实际,稳步推行“不分类不收运”倒逼机制。(牵头单位:街城管所,责任单位:各大队、社区、相关单位)4.分类处理。厨余垃圾由街城管所集中收运、设置固定转运点位,做好垃圾量登记,区城管局专车收运;可回收物由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回收;有害垃圾由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收运;其他垃圾由街城管所转运至指定终端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牵头单位:街城管所,责任单位:各大队、社区、相关单位)
(三)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力争示范效应常态化。
1.因地制宜,推进工作。结合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及美丽乡村建设,将分类设施设备纳入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健全村湾垃圾分类督导员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和绩效考核,指导农村居民提高分类投放准确率。探索利用大队部、社区居委会就地设立便民回收点,采用积分兑换、以旧换新等方式回收可回收物,努力实现辖区回收方式多元化。(牵头单位:街城管所,责任单位:各大队、社区)
2.分散示范,以点带面。继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在2020年荷包湖新村、汉宜陈家冲东村、红旗窑湾村三个示范点位的基础上,确保示范点位不掉队,持续加大创建力度,挖掘特色亮点,规范日常管理,提升分类实效。同时进一步深化示范点位评比机制,完善示范点位考核标准。(牵头单位:街城管所,责任单位:各大队、社区)
3.定时定点,源头分类。在五龙御园小区开展“撤桶并点”试点,逐步推进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街城管所指导红色物业合理确定分类投放点位、投放时段及投放规范。做好定时定点投放宣传引导、投放督导及日常管理,可采用业主群提醒、小喇叭提醒、小区广播等提醒方式,提高居民定时定点投放的参与率,错过投放时间可分类投放至“24小时”误时投放点,或暂存家中下次投放。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小区及时与收运环节衔接,街城管所按照定时、分类要求安排专业车辆实施分类收运。(牵头单位:街城管所,责任单位:红色物业)
(四)开展宣传培训活动,努力推动习惯养成。
1.深入开展垃圾分类“五进”活动。结合区文明办印发的《欧博官网 关于开展“武汉因你而荣”文明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要求,广泛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村湾、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系列活动。特别要以学校教育为阵地,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容,做到每学期、每班级全覆盖,依托各级少先队、学校团组织等开展“小手拉大手”分类知识普及和社会实践活动,动员家庭积极参与,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组建生活垃圾分类青少年志愿服务队。(牵头单位:街城管所,责任单位:各大队、社区、相关单位)
2.精心策划主题宣传活动。一是借助欧博官网 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展厅,组织居民代表、物业代表、学生代表、企业代表等走进教育展厅,实地感受垃圾分类的价值理念;二是结合“禁塑令”,在农贸市场、外卖早点摊位等废旧塑料制品产生量较大区域引导消费者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实现源头减量;三是加大“光盘行动”实施力度,引导餐饮机构、单位食堂等区域文明用餐、避免浪费。(牵头单位:街城管所、市场监管所;责任单位:各大队、社区、各二级单位、辖区各公共机构、相关单位)
3.着力营造垃圾分类舆论氛围。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引路、正面引导,利用微信公众号、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措施及其成效的宣传。鼓励各大队、社区、各单位利用美篇、抖音短视频等网络媒体,大力推广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垃圾分类法规政策,营造全民参与分类的舆论氛围。(牵头单位:党政办、街城管所,责任单位:各大队、社区、相关单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街道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街城管所、各大队、社区、相关科室和二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街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健全街道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协同配合。街城管所加强对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管、指导,切实履行职责。各大队、社区、相关科室和二级单位切实承担主体责任,成立相应工作专班或明确责任人,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二)严格监督考核。依据区专项考核实施细则,建立“日检查、月通报、年考核”工作制度,定期通报各单位垃圾分类推进情况。继续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街道绩效考核体系,作为各大队、社区和相关二级单位城管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区拨生活垃圾分类专项经费,为高质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资金保障。示范大队按8万元/年、非示范大队按5万元/年测算年度经费,街道年度宣传费用(组织活动、宣传资料等)控制在5万元以内。分类设施、设备经费由区街专项经费统筹开支。
(四)强化执法保障。做好《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的宣传讲解工作,使各分类主体知晓责任和义务,并加强日常检查监管。街城管所按照一次纠违、二次警告、三次处罚的要求,落实“五个必罚”:不履行分类管理责任的必罚、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的必罚、将非生活垃圾混入生活垃圾投放的必罚、违法收集和运输的必罚、违法处置生活垃圾的必罚。